接下来的一周,黎予照旧恪守本分,尽着辅导的义务,与耿星语的对话始终圈在数学范畴里,半分多余的话也不肯说。
从不迟到,也不拖沓,连微信聊天框里的回复,也只捡着学习相关的问题答。
夜里依旧雷打不动,会和朋友去江边吹吹晚风,让江风卷走白日里的几分倦意。
第七天,耿星语的第一次周测总算来了。六天的课,刚好把数学选修一第一章的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捋完——这章节在整本书里算是最基础的内容。
好在耿星语对空间向来敏感,掌握得还算扎实,比她总拖后腿的代数部分强上不少。
黎予改卷时,眉头时而拧成个结,时而又忍不住弯起唇角,那点喜怒全都明晃晃挂在脸上,和从前一样藏不住半分。
耿星语坐在一旁,竟是头一回对自己的数学成绩生出这般真切的紧张,指尖无意识地攥着衣角,连呼吸都放轻了些。
“109分!进步挺大的嘛。”黎予把卷子递过去,语气里带着点藏不住的欣慰,随即又指了指卷面,
“但还有提升的余地,你看这选择题第二题,难度不算高,是粗心了还是知识点没记牢……”
……
耿星语像往常那样,把黎予送到门口,轻声道了句“黎老师再见”。关上门的瞬间,她快步走到客厅沙发坐下,点开和黎予的聊天框,手指飞快敲出一行字,又反复斟酌了几遍,估摸着黎予该到家的时间,才按下发送键。
这边黎予,许是看着自己的教学成果有了回响,一路上都哼着不成调的小曲儿,连带着觉得傍晚的空气都比往常清新了几分。刚到家没多久,手机就“叮咚”响了一声。
【黎老师,看在我进步这么大的份上,能不能讨要个奖励呀?】
按前两天的规矩,这种无关学习的消息,她是绝不会回复的。可这次,指尖却像有自己的主意,鬼使神差地敲下
【好啊,你想要什么?】,发送后又觉得不妥,干脆关了手机塞到枕头底下,转身去厨房忙活午饭。
饭后回到卧室,黎予才想起手机的事,拿起来一瞧,消息栏里躺着耿星语的回复:
【我想要你的化学笔记可以吗?等课程结束就马上还你】
后面还缀了个圆滚滚的猫猫头蹭脸表情包,透着股少见的软乎劲儿。
她不是文科生吗?要化学笔记做什么?黎予皱了皱眉,心里犯起嘀咕。
太奇怪了,从前那个冷得像块冰的人,怎么变得这么反常?她指尖悬在输入框上,想问问对方缘由,打了“你要化学笔记做什么”,又觉得不妥,删了重输“你不是学文的吗”,最后还是一并删掉——
算了,不问了,本就该离得远些,没必要再多牵扯。
最终,聊天框里只发出去一个字:【好。】
另一头的耿星语,攥着手机的手都微微发紧,本以为这个有点冒失的请求会石沉大海,没成想等了没多久,就看见聊天框里跳出那个简洁的“好”字。
像钓鱼竿上的浮标突然被轻轻扯动了两下,让她心里猛地一轻,又跟着泛起些说不清道不明的雀跃。
黎予转身走到书架旁,从之前整理好的箱子里翻出两个封皮都有些磨损的笔记本——那是她从前上学时仔仔细细记的化学笔记。
睡前她把笔记本连同明天要带的教案一并放在卧室书桌上,指尖扫过笔记本上的字迹,又想起耿星语那个软乎乎的表情包,忍不住摇了摇头,靠着困意把那点莫名的思绪压了下去。
窗外的月光漫过窗纱,在床尾织成一片淡银。
黎予熄了灯,被褥裹着白日残留的温意,却没让思绪跟着沉下去——闭眼时总闪过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的化学方程式,转个念,又变成耿星语那个鼓着腮帮子的表情包,和公式里的原子符号古怪地叠在一起。
她翻了个身,把这点乱纷纷的念头揉进枕头里,意识渐渐模糊,却没察觉,床头那本化学笔记的边角,正随着呼吸般的夜风,轻轻颤了颤,潜入了她的梦里……
---------------------------------
叮铃铃——
下午放学的铃声刚落,绝大多数学生都涌去了食堂,教室里只余下零星几人埋首刷题。黎予向来不喜欢这个时段的食堂,人挤人得浪费功夫,更何况她刚上高三,对自己的要求也愈发严苛,总等着教室里三分之二的同学都从食堂回来,才会去吃那份早已温凉的饭菜。
只是今天,没人留意到,她比往常早了十分钟走出了教室。
匆匆解决完晚餐,黎予夹在来来往往的学生里往回走,左手还攥着本摊开的笔记,视线时不时往下扫两眼。
路过高三教学楼时,她没往上走,耳边却飘来几个穿高一校服的学生的声音——他们站在楼下的成绩榜旁嘀咕着什么,隐约能听见自己的名字。
她脚步没顿,依旧攥着笔记,匆匆往高一教学楼的方向去。
“484班……在哪儿呢?哦,对,应该是三楼最左边那间。”她停在高一教学楼楼下的展览板前,对着教学楼分布指引看了两眼,确认了楼层才抬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