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小说

秋天小说>佛系修菩萨灵界篇 > 第15章 藏经阁遇老执事传冷门经(第1页)

第15章 藏经阁遇老执事传冷门经(第1页)

完成黑风洞任务后的第二天,张长消决定去藏经阁第一层寻找契合“佛性修仙”的功法。少林寺的藏经阁位于外门与内门之间,共三层,第一层对所有外门修士开放,第二层需元婴期以上,第三层只有内门长老能进入。

刚走进藏经阁,就闻到一股淡淡的墨香——阁内摆满了书架,上面整齐地摆放着各类功法、经文,有几个修士正坐在桌前翻阅。一个穿白色长袍的老执事坐在门口的柜台后,手里拿着一本线装书,戴着老花镜,看起来很和蔼。

“这位道友,是来寻书的?”老执事抬头看到张长消,笑着问。“是的,晚辈张长消,想找一些关于‘心境修炼’的佛道经文。”张长消拱手行礼。老执事眼睛一亮:“心境修炼?现在的年轻人,大多找‘境界突破’的书,找心境经文的可不多了。”

他放下书,从柜台后取出一把钥匙,“跟我来,第一层的冷门区域,有不少适合你的经文。”张长消跟着老执事来到藏经阁深处的一个书架前——这里的书都蒙着一层薄灰,显然很少有人翻阅。

老执事取下一本泛黄的经文,递给张长消:“这本《静心禅经》,是前几代住持写的,里面讲的是‘如何用日常小事打磨心境’,比如扫地、浇水、甚至吃饭,都能修炼心境。可惜后来宗门偏重境界,这本书就被冷落了。”

张长消接过经文,翻开第一页,上面写着:“扫地时,念‘扫尘即扫心’;浇水时,念‘润苗即润性’;吃饭时,念‘食谷即食真’——心境修炼,不在打坐,在生活。”这段话让他眼前一亮——这正是他追求的“佛性修仙”:修行不是脱离生活,而是在生活中践行佛道。

“多谢执事!”张长消激动地说,“晚辈一首在找这样的经文!”老执事笑着点点头,又取下一本《渡化录》:“这本是记录前几代修士渡化生灵的故事,有渡化妖兽的,有渡化邪修的,里面的方法都很温和,没有杀戮,只有引导。你也拿着看看,或许对你有用。”张长消接过《渡化录》,心里充满感激:“执事,您怎么知道这些冷门经文?”

“我在这里当执事五十年了,”老执事叹了口气,“年轻时,我也是个追求境界的修士,为了突破元婴期,差点走火入魔。后来读了《静心禅经》,才明白心境的重要性——虽然我最终也没突破元婴期,但心境却越来越稳,活得比很多高阶修士都自在。”

他指着书架上的经文:“这些冷门经文,其实才是少林寺的根本。以前的少林寺,讲究‘佛性为根,心境为干,境界为枝’,后来因为灵界魔道势力扩张,宗门为了自保,才开始偏重境界,想快速培养高阶修士。可他们忘了,没有根和干,枝桠再粗,也容易被风吹倒。”张长消深有同感:“晚辈在早课上,曾反驳慧能长老‘境界至上’的观点,结果惹他不高兴了。”

“慧能啊,”老执事摇摇头,“他也是个可怜人,年轻时亲眼看着同门被魔修杀害,所以才执着于境界——他以为境界高了,就能保护所有人,却忘了,真正能抵御魔道的,是坚定的佛性和心境。”他拍了拍张长消的肩膀,“你不用急着改变所有人,先做好自己。只要你坚持‘佛性修仙’,用行动证明这条路可行,总有一天,大家会明白的。”张长消点点头,抱着两本经文,坐在桌前翻阅。

《静心禅经》里的每一句话,都像春雨般滋润着他的心境;《渡化录》里的每一个故事,都让他对“渡化”有了更深的理解。不知不觉,夕阳西下,藏经阁要关门了,他才恋恋不舍地离开。回到洞府,张长消坐在灵田边,按照《静心禅经》的方法,给静心草浇水——他一边浇水,一边默念“润苗即润性”,果然感觉心境更加平和,周身的佛性灵气也变得更活跃。

他知道,这两本冷门经文,将成为他“佛性修仙”之路上的重要指引,也让他更加坚定:无论宗门如何偏重境界,他都要守护好“佛性”这颗根本。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