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简单算了下,说了个码头,又想起那码头上有个面鱼儿摊子极好,引得七娘亦口生津液,顾不得伤怀了。
“掌柜的,咱们往哪里去呢?”
明月搓了把脸,“出城!”
杭州城外和辖下诸多乡、县、镇上亦不乏蚕农、织户,先去问问再说。
自与李记布庄签了文书后,明月就知道自己要常驻江南,便将自己的骡子带回杭州,又给七娘买了一头行走,如今都养在家中。
中秋节一过,天气正式转凉,两人骑着骡子出城,便如踏青一般一路打听,果然寻得不少织坊和散户。
先问大织坊,有的听说数量少,压根儿不愿搭理,故意说着拗口的杭州老方言撵人;
有的则先打听明月的来路,得知她并非知名大店、大家族出来的,便直接端茶送客;
倒也有寥寥数人回应,却明摆着欺负明月这个年轻姑娘,狮子大开口,若成了,轻轻松松大赚一笔;若不成,正好叫她知难而退。
转身出来后,七娘便忍不住骂道:“拿天下人都做傻子么?”
方才那老货好生嚣张,听说她们想做新式提花,张嘴就要经纬排布花样看,非但如此,还说要老师傅过目的话,得先交五十两银子的误工!
就算事后判定做不得,这笔银子也不退!
对此,明月早有猜测,倒不算失落,此时听她抱怨又觉好笑,“这便不是真心想同咱们做买卖的了,不必理会。”
白嫖花样子还额外挣一笔?想得美!
莫说当下自己还没有花样子,纵然有,也不上这个当。
一天下来,二人将本地有名的大织坊转了个遍,都不合适。
料想外地亦大差不差,那么日后便只往中等及以下的去吧。
唉,还是我太弱小了,明月暗道。
中小型织坊盈利有限,租不起贵价房舍,多在乡间,不乏偏僻之处,只怕当日不得往返,明月和七娘带了些干粮才上路。
二人天不亮就起了,排队赶第一批出城,待出得城门,东方才现鱼肚白微光,又行几里,霞光万丈!
明月也曾日以继夜地赶路,却心系经营,极少细细端详,如今再看,果雄浑壮丽,难以言表。
她心头怦然一动,扭头问面庞都被映红的七娘,“七娘,将这朝霞扯下来做衣裳可好?”
扯朝霞?七娘的脑筋一时转不过弯,可口中却已习惯性跟着说:“自然好。”
东家说的话么,错不了!
是啊,自然是极好的,明月胸口突突直跳,又忆起当初第一次进杭州水门时的情景:青黑石上,碧波荡漾……何其旖旎!
她心里渐渐浮起一些想头:
我对提花、织锦所知不多,若贸然去做时,只怕要给人骗,且周期又长、本钱又高,未必可行。
倒不如做些新鲜染色,只要绚丽好看,本钱既少,上手又快……——
作者有话说: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评论区抽红包吧!
第44章
中小型织坊倒是普遍热情,只是毕竟开一次生版不易,需得老师傅和织工全力配合,最少的一家也要二十匹才接。
“非我有心讹诈,”那织坊掌柜三十来岁年纪,面有风霜之色,倒是个稳重人,讲的话也极实在,“我坊内虽有十张机,却只得两张织花的,若接了您的活儿,且不说要多久才能上手,先要对外空两张的量,便不好开张了。”
素面平纹料子最好上手,最普通的织机便可,故而遍地都是,而可织提花的织机却不同,更贵,更复杂,也更难操作,不仅需要雄厚的财力支撑,更需要富有经验的资深织工,故而中小型织坊内并不多见。
顿了顿,那掌柜的又谨慎道:“若您要大团花,只怕我家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复杂的大型提花纹样需要专门的花机,长一丈六尺,高亦丈余,需两人操作,一人司织,一人坐立花楼架木上提花,中小型作坊根本置办不起,也招不来会操作的高等织工。
这无疑是接连数日以来明月遇到的态度最诚恳的了,她点点头,“您贵姓?”
“您客气,免贵姓黄。”黄掌柜拱拱手。
明月想了下,“您家日常所做料子,我能看看么?”
提花太过复杂,且不急于一时,倒是先寻些销路最广的通货是正经。
“自然自然。”看就有可能买,生意自动上门,黄掌柜巴不得一声儿,忙殷勤请她们进去,又命人去后院备茶,“非我自夸,我和浑家祖上几代都是做这个的,如今合成一家,在本地也算有些名头。提花且不说,但凡市面上常见的缎子和罗,都织得,简单些的绫和纱,也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