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周围士兵却犹豫不前。何可纲厉声道:“总兵大人!您真的降虏了?”
一片死寂中,祖大寿长叹一声,剑尖垂地:“可纲,我也是不得己而为之。皇太极答应不杀降卒,保全全城性命。战至如今,我等己尽忠职守,何必让全城军民陪葬?”
何可纲如遭雷击,踉跄后退:“你……你竟真降了……”
就在这时,城外响起震天杀声。后金军见城内迟迟没有动静,开始全力攻城。显然,祖大寿的诈降计划早己被识破,皇太极将计就计,欲趁乱取城。
“备战!”何可纲率先反应过来,疾奔城头,“全军备战!总兵降虏,现有本将指挥!”
守军从震惊中清醒,纷纷奔向战位。祖大寿呆立原地,面如死灰。
后金军如潮水般涌来,这次不再是试探,而是全力总攻。云梯、楯车、箭楼同时推进,红夷大炮轰鸣着砸向城墙。
何可纲指挥若定:“火炮瞄准楯车!滚木礌石准备!火铳手听令齐射!”
攻防战进入白热化。箭矢如蝗,炮声震天,每时每刻都有人倒下。饥饿的明军爆发出最后的气力,用生命守卫城墙。
突然,一段城墙被重炮击中,轰然坍塌。后金军欢呼着从缺口涌来。
“堵住缺口!”何可纲亲率亲兵队冲向突破口,“为了大明!死战不退!”
白刃相交,血光飞溅。何可纲如猛虎入羊群,剑光闪处,必有人倒地。亲兵们也拼死力战,硬生生将冲入缺口的后金兵逼退。
战至天明,后金军终于退去。城墙上尸横遍地,鲜血染红了积雪。
何可纲拄剑喘息,浑身是伤。清点伤亡,守军又折损近千,己是强弩之末。
更糟糕的是,祖大寿在混战中不知所踪。有人说见他被后金兵俘虏,有人说他自刎殉国,也有人说他真降了虏营。
群龙无首,军心涣散。几个千总找到何可纲:“参将大人,如今您是最高将领,该当如何是好?”
何可纲望着城外连绵的后金营帐,又看看城内饿殍遍地的惨状,心如刀绞。
良久,他缓缓开口:“祖总兵若降,我等己尽忠义。但……”他话锋一转,眼神重新坚定起来,“但只要一息尚存,便不能将城池拱手让人!传令:收集所有能吃的的东西,包括皮带、弓弦。我们要守到最后一兵一卒!”
命令传下,无人反对。绝望之中,反而生出一种悲壮的决心。
当天下午,何可纲将全城军民召集到瓮城。站在临时搭起的高台上,他望着下面一张张菜色的面孔,声音沙哑却坚定:
“弟兄们!父老们!我知道大家都饿,都怕,都想活下去。但你们看看城外!那些虏兵若破城,会如何对待我们?男人杀头,女人凌辱,孩童为奴!我等己无退路,唯有死战!”
他拔出佩剑,举向天空:“我何可纲在此立誓:与城共存亡!若城破,必自刎以报国恩!有愿随者,留下;欲去者,今夜可自缒城而下,绝不阻拦!”
人群中一片寂静。突然,那个粗壮士兵站出来:“参将大人!那日您放我走,但我没走成,被虏兵箭射回来了。今日我愿留下,与大人同死!”
接着,更多的人站出来:
“愿随参将死战!”
“宁可战死,不做亡国奴!”
“守住大凌河!”
呼声越来越高,最终汇成震天动地的呐喊:“死战!死战!死战!”
何可纲热泪盈眶。他知道,这或许是大凌河城最后的绝唱,但这绝唱必将惊天动地,永载史册。
是夜,无人离去。军民同心,抢修工事,准备迎接最后的战斗。
何可纲回到营房,写下绝笔书:“臣何可纲守大凌河西十余日,粮尽援绝,力不能支。然臣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必与城偕亡,以全臣节。伏望陛下勿以臣等为念,速整大军,恢复辽东……”
写毕,他将书信交给陈小五:“若城破,你想办法活下去,将这封信带到京师。”
陈小五跪地痛哭:“参将大人!”
何可纲扶起他,微微一笑:“去吧。大明的未来,就在你们这些孩子身上。”
走出营房,寒风刺骨。何可纲仰望星空,轻声自语:“但愿苍天佑我大明……”
远处,后金营中号角再起。新的一天,新的战斗即将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