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现在假如,你就是太子。】
【你生性淡泊,对权力毫无贪念,更从未起过谋逆之心。】
【偶尔望着父皇操劳的背影,你甚至会想,这皇位做与不做其实并不重要,只要父亲能安康长寿,便是最大的福气。】
【他染疾卧床,你亲手奉汤侍药、昼夜不离,在祠庙长跪祈福;而当你病倒时,他急得彻夜不眠,你认为,这般父子相伴、岁月静好,己是最好的人生。】
【但皇上觉得:你这人怎么一点上进心都没有?不行,得废了你。】
“这还有没有天理了?!这么好的儿子,孝顺又懂事,就因为不想争抢,反而要废掉?!这皇帝老儿是不是操劳过度,昏了头了?!”
“憋屈,太他娘的憋屈了!这皇帝老子是不是有毛病?这么好的儿子不要,难道非要找个天天惦记他屁股底下椅子的狼崽子才开心?!”
黎民百姓普遍感到愤懑不平和同情。这么好的儿子他们都羡慕了。
“既然是太子,就应该有有吞并西海的志气、要驾驭群臣!如此妇人之仁,优柔寡断,难堪大任,废之。。。。。。亦在情理之中,”
“不过这孩子确实孝顺。”
帝王们眉头紧锁,反应复杂,大多数都觉得这个事确实棘手。大臣们则不敢随意发表意见。
【于是你决定发奋图强,让皇帝看看你的能力。】
【皇帝很快就会注意到你的不同,可他并未欣慰,反而心生警惕,你的能力太强了,处事果决、雷厉风行,群臣称赞。】
【皇帝心有不安,他就会觉得你这是要和他分权啊。怎么你做事都不和我商量商量呢。】
【猜忌一旦滋生,便再难回转,于是皇帝决定找个理由将你废掉。】
“这是帝王不得己的苦衷啊,权力重器,岂能轻易授予?”
“即使是亲生儿子,也必须历练其心性,磨砺其忠诚。。。。。。然而,这样的处境,确实令人惋惜。”
清圣祖康熙试图为皇帝们,当然更可能是为了自己辩护,但语气苍白。
【那么下一次,你学乖了,有事就和皇帝去说,你觉得这样应该可以了吧。】
【但是皇帝会觉得很失望,他就会觉得怎么屁大点的事你也要来问我,一点主见都没有,你还怎么当太子,皇帝表示要把你废了。】
黎民百姓彻底懵了,这怎么左也不是,右也不是,这皇帝老儿是存心找茬吧?!
“这还让不让人活了,躺着也不行,上进也不行,这太子爷是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啊,当皇帝的心眼咋比针眼还小?!”
汉武帝刘彻面色灰败,他在思考,他在历史上的未来他与太子关系是不是就是这样的呢,他痛苦地闭上眼:
“朕,是否也曾如此,吹毛求疵。”巨大的愧疚感几乎将他淹没。
清高宗乾隆摇扇子的手彻底僵住,语塞良久,
“这。。。。。。这是极端案例!一定是那太子资质愚钝,不善于体察圣意!嗯!定是如此!”
【好,这样也不行,那你关心一下国政,搞点人脉总可以吧?你开始以太子身份结交大臣、用以积攒自己的政治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