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的目光不自觉地落在前方老师的背影上。又低头瞥了眼老师腰间那柄从不离身的佩剑。
心里不禁嘀咕起来:
“记载的倒是没什么问题。身高力气这些,老师确实异于常人,不然当年也不能举起那个城门门栓。”
“而且周游列国,风餐露宿的,要是没这副好身板早就撑不住了。”
“可是。。。。。。”
子路忍不住的转头看向天幕中那幅筋肉虬结的“德字背”画像,嘴角抽动了一下。
“后世的画师也太能胡诌了吧,夫子是魁梧有力,但是夫子的肌肉绝对没有天幕上的那么吓人,再说了,这不穿衣服也太不雅观了。”
“还有那长相,老师相貌确实威严了点,但绝对不是什么鬼怪之相。”
这幅画像在子路看来,可以说是完全不像,如果把衣服穿上的话,或许还能有个三、西成相像?
子路无奈地摇了摇头,他觉得后世子孙应该还是尊崇老师的,毕竟都把老师写进那个教科书里面了。
可上面那个老师的形象,实在是偏得有点离谱了。看着太暴力了,不行不行。
他还是更喜欢眼前这个高大却也儒雅的老师。
画面里,出现了孔子执剑而立的身姿。
【真实的孔子不仅学识渊博,更精通武艺。“君子六艺”中的射箭与驾驭战车,他都是极其擅长的。因为这个他还留下了不少典故。】
【而从孔子收服弟子子路的过程中,你也可以窥见他的身手。】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是这么记载的,“子路性鄙,好勇力,冠雄鸡,佩豭豚,陵暴孔子。。。。。。”】
【意思就是子路粗鲁,好勇斗狠,头上经常插着公鸡羽毛,腰间挂着野猪獠牙,活脱脱一个春秋版的街头霸王。】
【而且这位桀骜不驯的游侠第一次见到孔子的时候,看孔子不顺眼,就和孔子打起来了。】
【最后的结果,大家都知道,子路最终不仅成为孔子的学生,更是当上了贴身保镖。】
【史书里面说孔子是以“德”服人,这个“德”字,就非常微妙了。】
【表面上是说孔子用品德感化了子路,但细想一下:面对子路这么一个彪悍的人物,光靠讲道理真的能让他心服口服吗?】
天幕之上,孔子的佩剑突然爆发出光芒,一个“德”字缓缓出现。
【我们不妨大胆的推测,这个“德”可能指的是孔子随身佩戴的剑的名字!真实场景很可能是这个样子。】
【子路挥拳打向孔子,孔子从容不迫的解下自己的佩剑“德”,用剑术将其制服。一顿物理教化之后,子路这才真心拜服。】
【子路:原来夫子不仅懂“文德”,更擅“武德”啊!】
【孔子:哼,跟你讲道理你不听,那就只好跟你讲讲我的武力了。】
黎民百姓听得津津有味,发现还真是这么个道理。
“原来是这样,我就说嘛,对付子路那种愣头青,光靠嘴皮子就够了吗,这拳头肯定也是要用的。”
“孔圣人真是能文能武,了不起。”
“俺总觉得有哪里不太对劲,但就是说不出来,难道以后孩子打架打输了,我就告诉他,你那是‘德’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