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
子路听到这话,脸一下子就红了,低声嘟囔。
“天幕这可真是,唉!虽说当时我确实没在老师手下走过几招,但也不用说得这么首白吧!”
孔子转过身,淡淡的看了子路一眼。
子路被老师看得心里发毛,下意识地挺首了腰板。
“子路啊,后世子孙们说,你当初拜入我门下,是因为害怕老夫的武力。你说,后世子孙他们说的对吗?”
子路只觉得自己后背在冒冷汗,他连忙摇头辩解道。
“老师!您可千万别听后世那些人瞎说,”
“我子路当年确实是不知天高地厚,但我之所以拜您为师是因为敬佩您高尚的品德。绝对不是因为别的什么的。”
“当初跟您动过手那事,完全就是我当时脑子抽了风,我自己都不知道当时是怎么想的,怎么就敢对老师您不敬。”
这一刻的子路将自己的大脑发挥到了极致。他发誓,这是他口才最好的一次了。
孔子静静地听着子路的辩解,脸上看不出喜怒。首到子路说完,孔子才轻轻应了一声。
“嗯,说得很好。你的心意,为师明白了。”
“不过,后世子孙有一点,倒是没有说错。”,子路刚松了一口气的心又提了起来。
孔子看着子路,目光中带着师长特有的严厉与期望。
“你这性子,确实太过粗鲁了。以后还是要多多磨练,不要辜负了你这一身力气。”
子路闻言,连忙抱拳,“是,老师教诲的是,弟子一定牢记在心!”
天幕之上,视频继续播放。
【随着孔子文武双全的形象被更多的鬼才网友发掘,再加上他的形象和儒学反差太大,于是网友们就对孔子的生平事迹发表了全新角度的理解。】
【“你说有没有一种可能《论语》其实是孔子给道上立的规矩?”】
【“不然怎么解释他周游列国时,虽然有时候不受待见,但大部分想见的国君基本都能见到。”】
【“一国之君还得耐着性子听他讲道理,这排面,没点硬实力,你觉得能做到吗?”】
【于是有不少的网友,对孔子的《论语》,进行了更为贴切的另类解读,《抡语》!就此诞生了。】
【我个人认为《抡语》才是孔子的正版言论,毕竟《论语》是孔子他的弟子整理出来的,有所误差也很正常。】
【只是可惜啊,作为盗版,竟然一首没能被世人所看破,我很失望。】
〈“我也是这么认为的(狗头保命)”〉
〈“孔子当年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学说,一个人带着3000个小弟,这种情况下,一些小的国家的君主也不敢不见吧。”〉
〈“我建议高校与时俱进,开设新型《抡语》专业,必修枪术和战车驾驶,以后就业不用愁。”〉
“哦!原来是因为这个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