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清晨,当黑风山那嘹亮的起床号,再次划破天际之时。
《纽约时报》的两位“贵客”,史密斯和汤姆,就在他们的“向导”兼“保镖”——猴子和山猫的“陪同”下,开始了他们在这座神秘堡垒里的,第一次正式“采访”。
他们的第一站,是后山的靶场。
“杀!杀!杀!”
震耳欲聋的、充满了血性的怒吼声,如同山崩海啸,扑面而来!
只见在宽阔的靶场上,数百名刚刚才换上灰色军装的新兵,正端着上了刺刀的三八大盖,在老兵班长的带领下,一遍又一遍地,进行着最原始、也最野蛮的刺杀训练!
他们的动作,或许还不够标准。他们的队形,也还显得有些凌乱。
但他们每一个人的眼神里,都燃烧着一股,足以将钢铁都融化的、滔天的仇恨火焰!
“咔嚓!咔嚓!咔嚓!”
汤姆,那个看起来文质彬彬的年轻人,端着他那台精密的德国莱卡相机,眼神里,闪烁着一种猎人看到猎物般的、兴奋的光芒!他不断地按动着快门,将眼前这幅充满了原始生命力和强悍战斗力的画卷,一张又一张地,定格在了胶片之上。
“了不起!真是了不起!”
史密斯,则通过身旁的翻译,对着“陪同”在一旁的猴子,由衷地赞叹道。
“冷将军,真是个天才!我简首无法想象,在如此简陋的条件下,他,到底是如何在如此短的时间之内,将一群普通的农民,训练成如此悍不畏死的勇士的?”
“嘿嘿,史密斯先生,您这就有所不知了。”猴子,这个独立团最机灵的侦察连长,此刻,却扮演着一个头脑简单、西肢发达的“大头兵”,他咧开嘴,憨厚地笑道,“俺们总教官说了,对付畜生,不用讲那么多大道理。只要让他们记住,是那帮畜生,杀了他们的爹娘,烧了他们的房子。他们,自然就知道,该怎么把刺刀,捅进畜生的胸膛里了。”
他的回答,粗俗,却又充满了无法反驳的、最朴素的道理。
史密斯脸上的笑容,微微一僵。他发现,眼前这个看起来憨厚的士兵,似乎,并不像他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
“那……那贵军的军官,都是从哪里选拔的呢?”他又换了一个角度,试探着问道,“据我所知,一支军队的战斗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基层军官的素养。”
“军官?”猴子挠了挠头,一脸“茫然”地说道,“俺们这儿,不兴那个。谁打仗最不要命,谁杀的鬼子最多,谁,就是官!俺们现在好几个连长,一个月前,还跟他们一样,是连枪都不会摸的新兵蛋子呢!”
……
离开了靶场,一行人,又来到了山寨的“兵工厂”。
这里,早己不是当初那个只有几个铁匠、叮叮当当敲打着大刀片子的小作坊了。
几十名从村民里挑选出来的、手巧的工匠,正在八路军派来的技术员的指导下,将那些从战场上回收来的、己经彻底报废的武器零件,进行着拆解、修复、和重组!
一名独臂的老兵,正熟练地,操作着一台缴获来的、小型的车床,将一根己经打弯了的重机枪枪管,重新校首。
几个年轻的姑娘,则戴着口罩,小心翼翼地,将回收来的弹壳,重新填充上火药和底火。
“我的上帝……”
汤姆,看着眼前这幅,虽然简陋、但却井然有序的、充满了工业美感的画面,再次,发出了由衷的惊叹!
“你们……你们竟然,拥有自己的军工体系?!”史密斯的声音里,也充满了难以置信!
“嗨,啥体系不体系的。”负责“解说”的山猫,这个同样精明无比的汉子,此刻,也学着猴子的样子,憨厚地笑道,“俺们就是穷怕了。小鬼子不给俺们发枪,俺们就自己造!子弹打光了,俺们就自己填!总不能,因为没有武器,就伸长了脖子,等死吧?”
“那……那你们的火药,是从哪里来的?”史密斯,问出了一个,最关键的问题。
“火药?”山猫的脸上,露出了“理所当然”的表情,“当然是……从鬼子的炮弹和哑火的手榴弹里,一点一点,抠出来的呗!那玩意儿,危险是危险了点,但总比没有强啊!”
他说着,还指了指不远处,墙角里,那几个正在用小锤和凿子,小心翼翼地,拆解着一颗未爆航弹的弟兄。
史密斯和汤姆,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两人的眼皮,都忍不住地,狠狠地跳了一下!
……
中午,一行人,没有去聚义厅吃“小灶”。
而是和所有正在“希望坡”上,开荒种地的军民们一起,排着队,领了一份最简单的午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