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来寡言的翰林学士司马光出班:
“臣请立《鲸火律》:凡私造鲸火飞廉者,徒三年;凡私贩鲸油、龙涎出境者,流千里;凡官造鲸火,皆刻工部印记,以便稽核。如此,利不旁泄,国用可久。”
仁宗听罢,沉吟良久,忽问内侍蓝元震:
“卿昨日登鲸骨桥,百姓何言?”
蓝元震答:“百姓焚香祝曰:‘愿鲸火长燃,倭寇不来。’”
仁宗大笑,挥毫批红:
“依欧阳修所奏,章衡仍兼三务;依司马光所奏,立《鲸火律》;依宋祁所奏,铸‘南洋通宝’;依富弼所奏,三年一考功。吴育之议,暂留中。”
七月二十,旧港炮台扩建为“鲸火堡”。
堡顶设鲸骨转盘,可旋鲸火飞廉十具;堡下凿暗沟,藏鲸油万斤;堡门悬“南洋火器局”铜匾,局内工匠三百,昼夜不息。章衡亲书《鲸火铭》,刻于堡门。八月初一,夜叉号再度起锚,后随新舰“鲛人号”“飞鲸号”各二艘,皆载鲸火飞廉。
鲸骨为碑,珊瑚为城;——龙旗一落,万里同风。
景祐五年九月初三,爪哇旧港外的海面仍在翻涌着未冷的火焰。
室利佛逝残部、蒲甘雇佣团、大食私兵三股势力昨夜被鲸火飞廉烧得肝胆俱裂,此刻桅杆半毁,帆布焦黑,只得放下金佛首、铜桨、新月旗,共推一名白发通译,驾小舟而来。
小舟上,三方代表各捧一物:
——室利佛逝献上“金佛首”残片,愿以佛金三千两赎舰;
——蒲甘奉上铜桨百柄,求宋人准其贩香于泉州;
——大食私兵解下新月旗,愿以龙涎香五百斤、象牙二百支纳贡。
章衡立于夜叉号艉楼,手抚鲸骨栏杆,朗声回覆:
“金佛入炉,可铸龙旗铜钮;
铜桨归匠,可制鲸火飞廉;
新月旗悬鲸骨杆,可示归顺。
三物并纳,三方并赦。
然归顺须有归顺之礼——
自今日起,旧港改悬大宋龙旗,岁输丁香、豆蔻各一万斤,米三万石。
敢违者,鲸火伺候!”
三方俯首,赤日金龙旗第一次在赤道南天升起,旗影映着残阳,像一柄新铸的天剑。
九月初五,宋军以珊瑚水泥昼夜筑城。
城址选在旧港内河与海汇之处,三面环水,一面临山。
?外墙高两丈西尺,底宽三丈,顶宽一丈,内填火山灰、珊瑚沙、鲸骨粉三合土,七昼夜凝如磐石;
?城西角各立一座鲸骨望楼,楼高五丈,可藏炮八门;
?城心竖一根十丈鲸骨旗杆,杆顶悬赤日金龙旗,旗角系三十六色丝绦,象征闽人三十六姓与三方土人共治之盟。
碑铭由欧阳修手书,沈括篆额:
“大宋景祐五年九月,
章衡率龙旗之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