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文华的公开审判,像一颗被引爆的巨型炸弹,在神京城,乃至整个大厦王朝的官场,都掀起了十二级的超级地震。
其连锁反应之剧烈,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
审判结束的当天下午,户部尚书张德海,在得知赵文华将他做的那些烂事全都捅出来之后,当场就吓得中风了,口歪眼斜,瘫在床上,连话都说不清楚。
严嵩甫的府邸,更是被愤怒的百姓和激愤的太学生们,围得里三层外三层。
这一次,他们扔的不再是烂菜叶和臭鸡蛋,而是石头和火把。
要不是五城兵马司拼死拦着,那座象征着权势的内阁首辅府,恐怕当场就要被夷为平地。
严嵩甫,这位权倾朝野数十年的老人,第一次,尝到了什么叫作“千夫所指,无疾而终”的滋味。
他把自己关在书房里,整整一天一夜,没有出门,也没有见任何人。
谁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
而朝堂之上,更是乱成了一锅粥。
赵文华在公审时,为了戴罪立功,几乎是毫无保留地供出了一大批与他有过黑色交易的严党官员。
礼部侍郎,曾收受他三万两“贺礼”,为其子买官。
兵部职方司郎中,曾与他合谋,倒卖军械。
通政使司的副使,曾帮他压下地方弹劾他的奏折。
……
一个又一个名字被捅了出来,每一个,都是严党在朝中的中坚力量。
这些人,彻底慌了。
他们就像一群被捅了窝的蚂蚁,西处乱窜,寻找着生路。
有人连夜卷着金银细软,企图逃出京城,却在城门口,被早己等候在那里的锦衣卫逮个正着。
有人跑到严嵩甫府前,痛哭流涕地跪着,希望能求得义父、恩师的原谅和庇护,却连大门都进不去。
更有甚者,一些嗅觉灵敏,关系没那么深的官员,选择了最首接的方式——反戈一击!
第二天的大朝会上。
还没等监国长公主李凌玥开口,一名平日里紧跟严嵩甫的御史,就第一个站了出来,声泪俱下地弹劾自己。
“殿下,臣有罪!臣……臣一时糊涂,曾收受国贼赵文华纹银五百两,臣……臣愧对圣上,愧对殿下!臣愿辞去官职,将所有家产上缴国库,只求殿下能从轻发落!”
他这一跪,就像推倒了第一张多米诺骨牌。
紧接着,一个又一个与赵文华案有牵连的官员,争先恐后地站了出来。
“殿下,臣也有罪!”
“臣要检举!兵部郎中李大人,曾与赵文华合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