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军投入的兵力最多,但遭到的损失也最大,共有三十九人毙命,一百三十人受伤,还有三人失踪。】
【这一数字以今天的标准来看并不惊人,但相当于清军设防最坚强的虎门、厦门、定海、镇海、吴淞诸战役英军伤亡的总和!】
……
大汉·宣帝时期
“满清以防汉实为第一要务。”
刘病已抱着小刘奭,心绪复杂道:
“自统治者思想开始,清朝已无限落后。”
朝廷一直放任内部利益集团的滋生、壮大、互相争夺,却不知一旦内忧外患,利益集团也将反过来给政权本身带来巨大的损害。
强压体制必然造成本国百姓的不满,所以朝堂的最大任务必然是压制国内的反抗,根本没有对外用兵的余力。
而在极度腐败动乱的大环境影响下,封闭的老百姓看不到希望时,是会迷茫的。
清朝灭与不灭,洋人来与不来,都觉得无所谓了。
“百姓不以此地为荣,此乃清朝之恶!”
……
【道光二十二年六月二十八(1842年8月4日)】
【在英国全权公使璞鼎查和海军司令巴加的率领下,一万多名英国远征军乘坐七十余艘舰船,浩浩荡荡地开进了南京下关仪凤门外的草鞋峡一带,将黑压压的炮口对准了南京城。】
【璞鼎查采用惯用伎俩,一面声称可通过和谈解决问题,一面派英军勘察水文和地形,扬言将由钟山攻击太平门。】
【在英军坚船利炮的威慑之下,道光又从大张挞伐的“主剿”变为委曲求全的“主抚”了,赶紧密令钦差大臣耆英、伊里布和两江总督牛鉴妥协退让,向英国侵略者求和。】
【不过,道光帝还是做了两手准备,他一边命耆英、伊里布前往南京与英军议和。】
【一边向扬威将军奕经、湖广总督以及湖北、江西、安徽三省巡抚共五名大员出命令,一旦和谈不成,就从长江上下游夹击英军。】
……
{说实话,无论从战略还是从战术上看,这都不失为良策,若清廷能对各路兵马进行统一部署和指挥,对入侵英军进行一次关门打狗式的大会剿,历史仍有可能改写。}
{然而,这一切早已是令人扼腕叹息的历史假设了。}
{随着鸦片战争从战场转到谈判桌上,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强加在中国人民身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已经呼之欲出。}
……
【南京谈判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从道光二十二年七月初七至七月十四(1842年8月12日至19日)在静海寺举行,并于此达成了《南京条约》的意向协议,静海寺成了《南京条约》的议约地之一,也被视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地。】
【谈判一开始进行得并不顺利,当清方代表为维护清朝的权利而稍有争执时,璞鼎查立马就挥舞大棒,英军不仅再次扯下了军舰上的炮衣,还在钟山上居高临下架起大炮,声言要将炮弹对准官衙打。清方代表只能在谈判桌上步步退让,一如战场上的步步沦陷。】
【就在南京谈判期间,又爆了一场靖江保卫战。】
……
大清·乾隆时期
整个京城的百姓都看到了。
他们看到清廷抱定宗旨对英屈服。
看到耆英、伊里布等在江宁向英军当局卑躬求降。
看到那些外洋鬼动辄以武力攻城相要挟,还不时派出一股股小鬼,四出袭扰抢掠。
看到小鬼窜扰江北靖江县城,遭到当地军民齐心抗击,毙其八人,伤五人,余者狼狈退去。
看到靖江军民勇抗强敌的事迹。
再看看那些封疆大吏们屈膝求和的丑态。
“呸!”
……
【但这只是中英谈判中的一个插曲,也有人认为这才是鸦片战争的最后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