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管好你手底下的人,虽然目前就小豆子一个人,若是以后有了活计,得让他们手脚麻利,待客热情周到。这些,你都得慢慢学。”
苏家平听得连连点头,把每一条都牢牢记在心里。
“小豆子的话,我想让他多帮我去做市场调研。”
“市场调研?”
“对,因为他每天跑外送,可以及时注意到市面上的新鲜的动向,还能直接接触到咱们的客人,咱们也得与时俱进呀。”
一家人就这么敲定了,然后第二日到了铺子,苏玉娘见到来取货的小豆子,朝他招了招手。
小豆子连忙跑过来。
“小豆子,”苏玉娘笑着摸了摸他的头,“你送货送得又快又稳,人也机灵,苏姨很放心。以后除了送货,再交给你一个更要紧的差事,好不好?”
小豆子眼睛一亮,使劲点头:“苏姨你说!”
“以后啊,你就是苏姨我的‘小探子’!”苏玉娘压低声音,神秘兮兮地说道,“你每天在街上跑,耳朵灵,眼睛尖。”
“帮苏姨我多留意留意,街面上其他食铺都在卖啥好吃的?哪家生意特别好?客人们私底下都在议论啥?还有,像之前那个‘福泰斋’一样,有没有啥新开的铺子想跟咱们抢生意?”
“或者有没有谁鬼鬼祟祟地老盯着咱们铺子?一有啥风吹草动的,你第一个回来告诉我!”
小豆子一听,顿时觉得自己责任重大,小胸脯挺得高高的:“苏姨放心!我保证把街面上看得清清楚楚!谁敢跟咱家作对,我第一个发现!”
看着小豆子那副小大人的认真模样,一家人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苏家这边刚刚才敲定扩大铺子规模的计划,正准备再上一层楼,杨家庄那边却突然传来了不好的消息。
那天黄昏,杨氏从娘家回来,脸色比往常要沉得多,眼圈泛红,像是刚哭过。
饭后,她在灶下转了一圈又一圈,犹豫半天,才终于鼓起勇气去敲了苏玉娘的房门。
“玉娘……我……我娘家那边,可能出事了。”她神色为难,声音也有些发颤。
苏玉娘心头一紧,连忙放下手中的账册迎了出来:“三嫂,怎么了?别急,慢慢说。”
杨氏坐下后,吞吞吐吐地把事情讲了出来。
原来,自从苏记开始大量收购杨家庄的鸡鸭后,庄里人尝到了甜头,见来钱快,纷纷跟风扩大养殖。
杨氏的爹娘和几个兄弟更是第一个吃螃蟹的,把家底几乎全砸了进去,修鸡舍、进鸡苗,连鸭苗也添了几百只,干得热火朝天。
起初一切顺利,鸡鸭也长得不错,可谁知好景不长,麻烦接踵而来。
“最先是饲料。”杨氏抬手揉了揉太阳穴,“往年天好,鸡鸭还能在地里自己刨点虫吃。今年旱得厉害,草都枯了,地里没虫,得靠人喂。”
“可粮价一天比一天高,我娘家那边好多人家都快买不起糠麸和杂粮了,鸡鸭饿得直叫唤,也长不肥。”
“后来是病。”她声音低了下去,“养得太多太密了,又不懂怎么防疫。前几天,村西头老刘家的鸡突然死了好几只,身上发红起斑,像是得了鸡瘟!”
“大家伙儿都吓坏了,生怕自家的也染上。我爹娘急得吃不下睡不着,要是这几百只鸡鸭真出了事,那可真是要了老命了!”
“还有,”杨氏顿了顿,脸上露出愤愤之色,“不知从哪儿来了个收鸡鸭的贩子,到村里压价!”
“他说咱们给的价格太低了,价格比咱们高了两文,还说……还说咱们是店大欺客,故意抬高价钱再卖出去赚黑心钱!”
“结果真有几家心虚怕赔,偷偷把鸡卖给他了……”
“胡说八道!”苏玉娘眉头皱紧,语气也冷了下来。“饲料短缺和鸡瘟是天灾,这压价贩子分明是人祸!背后若没人撑腰,他敢这么嚣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