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小说

秋天小说>[三国]谋士不可以登基吗 > 第105章(第1页)

第105章(第1页)

这种对自我的清醒认知和循序渐进的步调,出现在一个年少才高且已有列侯之位封赏的孩子身上出现,无疑显得极其惊人。

即便戏志才与荀彧交好,也不得不说,通过这种细枝末节中窥见的东西,让他觉得他那位好友只怕还是差了乔琰一筹。

他也旋即盘算起了乔琰那对英雄酒之名的想法。

大约是因为她跟鲍鸿的一番交谈中,着实很有喜欢让人意外的风格,戏志才虽对如何牟利有些想法,却也觉得乔琰的计划很有可能跟他所猜测的也并不是一回事。

奈何他因为卖不了力气活,被乔琰排出了此番前往晋阳之人的名单,他又暂时不乐意将自己的给扒了,表现出什么太过出挑的样子,以至于也只能等个二手消息。

不过这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他又给自己沽了一小壶酒。

这分作九次加料的补料发酵,酿造出的酒风味独特,让他在斜躺于院落中浅酌之时,颇有几分享受,只觉这乐平之名倒也名副其实,此地也着实是比颍川和洛阳让他待得舒服。

只是卧榻之侧尚有贼人,不知道这位乔侯到底要何时发起对黑山贼的计划。

以他看来,那褚燕能当机立断,在冀州黄巾被朝廷剿灭的当口撤入太行山中,保持了作战优势和有利地位,又能让人主动来投,只怕是个足够审时度势之人。

在他未曾摸清楚乔琰的底细之前,他是不会贸然袭击乐平的。否则难保便会步了有些人的后尘。

除非啊……

戏志才又给自己灌了一口酒。

除非摆在他面前的是让他不得不动手的巨大利益。

而这就要看那位乔侯的本事了。

-------

此时的乔琰已经领着人到了晋阳。

不过那辆装载有新酒的车还被停在晋阳城外,让人小心看守着,乔琰只带了杨修丶典韦和赵云几人进的那晋阳城,在典韦的背后背着几个酒葫芦,里面盛放了这补料发酵出的黄酒而已。

杨修先前在购买陶鍅丶酒曲和调研酒坊酒业的时候,对这晋阳城中的情况也算是摸熟悉大半了,现在自然当仁不让地承担起了领路的责任。

他也顺带着介绍道:「这城里最出名的酒坊背靠的都是太原世家,一个是唐氏,一个是王氏。」

说到世家,杨修这个出自弘农杨氏的也就更加熟悉了,他继续说道:「太原王氏,准确的来说应当要分作两支,一支叫做晋阳王氏,一支叫做祁县王氏,后者世代为官,出大才的情况更多些,王允王子师就是出自这一支的。但前者这一辈出了一对兄弟,也就是王叔忧和王季道这对兄弟,也算是有了昌盛之象。」

「至于唐氏,若非要追根溯源的话,可以往前到先秦时期。」

「战国策士唐雎的唐。」乔琰对此还有些印象,便是那「唐雎不辱使命」。

「不错,」杨修回道,「不过先汉之时,唐雎后嗣中分出了一支迁往沛国,数十年前又分出了一支前往丹阳,以至于近些年来,晋阳唐氏渐有些衰弱。」

正好他们在此时经过了唐氏的酒坊,杨修便道:「要我看来,若是要将利益更优,不如选择这唐氏。唐氏衰颓,难与王氏相争,若是此时有一特殊的酿酒技法,自然肯出更大的价钱。」

这话说的有些道理。

乔琰却没对他的这个建议表露出什么决断态度,而是说:「且先不急,看看王氏的酒坊再说。」

也正如杨修所说,王叔忧和王季道这对兄弟的出现,虽目前来看并未给王氏什么直接的支持,但世家这种东西,只要出了能支撑门庭的人物,对整体风气的影响毋庸置疑。

这王氏酒坊在门面上看起来也要比唐氏气派不少,他们抵达晋阳之时已近黄昏,正是这酒家往来景象最为繁盛的时候,也更显出了两家的对比。

算起来若是按照杨修的说法,好像的确应该选择唐氏才对,这般有竞争力的东西自然是交托给稍稍处在下风,又还保留有购买力的一方手里,才能获得最大的收益。

但乔琰又端详了这两家酒坊一阵子,拍板道:「我们选王氏。」

在她此前还在乐平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决断,若非如此也不会与鲍鸿说出那可堪为英雄酒的说法,如今亲自来到晋阳,也不过是做出最后的确认而已。

至于为何选王氏而非唐氏……

乔琰着典韦往王氏在这晋阳城中的宅邸递上了一张拜帖,而后于第二日上门的时候,杨修方才知道了答案。

在她与这位王氏族长王扬会面的时候,面对对方似有几分不解地问及乔琰这位乐平县侯因何而来的问题,乔琰慢条斯理地给出了一个本没有想到会出现的回答。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