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春梅立即麻溜地穿了个柿饼尊敬地递过去,“承蒙关照,三文钱。”
“要是好吃,这三文我给的心甘情愿,要是不好吃,我可就要砸
了你的摊子。”客人如是说,随手在桌上丢出三文。
沈春梅赶紧捡了,点点头,“随您。”
这位客人年约三十五,长着胡子,带着一脸随和的笑,一看就知道不会是个随意砸人摊子的人。
他更多的反应会是:确实不好吃,下次不买了。
要问这是哪里来的理论。
沈春梅表示:第六感。
坐到摊位后,她看着眼前没有多少打扮的篮子沉默了一下。
不过很快她就在自己简陋的摊位上调整好了心态,人家都是这么摆的,她害什么臊?
这个时候,赚钱最重要。
卖包子的老板娘看着她一直呆坐那里,好心地拿了个包子走过来,“第一次来这儿?你这样可不行,人家都不知道你卖的是什么,你得吆喝起来。”
“谢谢。”听到这话,沈春梅受宠若惊地拿了一文钱,“我还真是不知道该怎么开始呢。”
“不用给钱,你这样就见外了。”老板娘强硬地将沈春梅的手推回去,笑着说:“习惯就好了,你扯开嗓子喊,人家知道你卖什么就会来买了。”
她说着瞥了眼篮子里堆在一起的柿饼,“给我拿一个吧。”
这是要关照她的生意了!运气真好!
沈春梅高兴地拿了个柿饼递过去,见对方要掏钱,她用她刚刚的那一句话说:“姐姐这样就见外了。”
李乐蓉意外地看了她一眼,这大妹子还挺会做人,比之前在这里摆摊的人可好多了!
她这回笑得比刚刚真诚了些,“好,那我就不见外了。”
她接过柿饼就回了自己的摊位。
沈春梅拿着包子啃了两口,心里有些感慨,这世上还是好人多啊。
刚才来这里时还以为会被针对,没想到那老板娘这么善良。
她得好好赚钱,以后也帮她!
几口将还算可口的包子吞到肚里,沈红梅清了一下喉咙,“柿饼!卖柿饼!又软又香又好吃的柿饼!”
“柿饼挂霜,吃了当官!”
听到这大言不惭的叫卖声,街上的行人都放慢脚步扭头看来,有人嗤笑着说:“柿饼是什么玩意儿?吃了还能当官?说大话担心吃了舌头!”
当然也有人好奇,“你说这是柿饼?用什么做的?”
“用山上的柿子做的,八月开始在山里等,到九月初那柿子成金黄才能采下来,再用半个月的时间制作,这一年到头可就只能吃这一次!”沈春梅极尽所能的地把这柿饼夸张化。
“就是那难吃的柿子啊?还能做成饼子?一个多少钱?”
“一个我就卖三文。”沈春梅说出口的刹那,问话的人扭头就要走,她继续说:
“柿子从山上带回家里我用的是山泉水泡,又用白糖抹到这山头,出摊前一晚我还专门拿到夫子庙去祈福过了,这一篮子的柿饼保准是带福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