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有人听到这话起了兴趣,“居然还去夫子庙祈福过了?那我要来一个,我儿子就要去考试了,吃了这个饼子希望能得些好运。”
“肯定能!”沈春梅麻利地串了根绳,不忘说几句吉祥话,“柿熟蒂落,学业有成,祝您的孩子如同熟透的柿子,一切难题都游刃而解。”
这一来,妇人高兴坏了,“哈哈哈,好,我就收了你这吉祥话,要真能考个好成绩,我一定再来你这光顾。”
沈春梅笑着伸手,“承蒙关照,三文钱。”
三文钱换个吃的,再换一道这么吉利的话,妇人十分高兴的离开了,嘴里还反复念着:“柿熟蒂落,学业有成。”
另有个妇人也有些心动,走上前,“我儿子也要考试了,你给我也拿一个吧。”
沈春梅麻溜儿地串好一个,“食柿为伴,前程似锦,祝您的孩子可以将知识如同柿树扎根深土,开花结果。”
妇人虽然不是很懂,但听得乐呵,付了三文钱,揣着柿饼回去了。
李乐蓉忙活中一抬头就看到新来的大妹子有了生意,她眼里带着欣赏地多看了两眼。
懂做人还会做生意又不害臊,她不赚钱谁赚?
等把客人们的包子装好送到手上,她得了功夫才去吃那柿饼。
将柿饼拿在手里,看着上头挂着的白霜也有些奇怪,这东西真能吃的?
一边试探地撕开,瞬间就闻到了柿饼里香甜的味道,莫名有些馋了。
小心地咬下一口,柿饼的软糯香甜味顿时直达味蕾,味道丰富浓厚,一点也不寡淡。
并且没有柿子那种难吃的味道,这一个卖三文钱说起来不算贵!
毕竟要是想在镇子里买个好吃的玩意儿少说也得十文钱。
花个十文还不一定有这个甜。
那铜雀楼的一块绿豆糕要价五十文,据说也没多好吃。
“老板娘,你这吃的什么东西?”有客人注意到李乐蓉手里的东西,好奇地问。
李乐蓉指了指隔壁又安静下来的摊子,“那位大妹子亲手做的柿饼,味道还真不错。”
她说着又当着那些人的面咬了一口。
枣红色的果肉被扯出来,风一吹,好像那清甜的味道就钻到了鼻子里。
顿时有个客人就喊道:“那边的大姐,给我来个柿饼!”
最开始买了柿饼的客人此时也有了功夫品尝,确认味道确实不错后,直接来到沈春梅的摊子前又拿了三个。
沈春梅感激得不行,“承蒙关照,一共九文。”
张随问:“我听你刚刚说,下次想吃得在明年才有?”
“是的,山上的柿子树不多,长得也少,只有那个时间点才能做出来。”沈春梅解释说:“其他的时间柿子不长,想做也没得做。”
张随了解了,给了九文,提着那柿子回家去了。
生意一旦开始就停不下来,何况镇子上的人都没吃过柿饼,有点小钱的都买了试试,后续又有不少回头客多买了几个。
大约一个时辰的时间她的篮子里就卖了大半。